新生命的到來是每個家庭的大喜事,但是母乳喂養(yǎng)的寶媽卻有著不同的煩惱,有些寶媽奶量少,天天被逼著喝“下奶湯”,相反,也有一些寶媽因為漲奶飽受痛苦,時不時堵奶,甚至引起了乳腺炎,母乳供需平衡變得可望不可即。5月20日是母乳喂養(yǎng)日,我院孕產群體保健科主任蔡素霞,帶您了解母乳供需平衡。
什么是母乳供需平衡?如何判斷?
母乳供需平衡是寶媽的乳汁分泌量剛剛夠滿足寶寶正常生長的需求量。
如何判斷母乳供需平衡?蔡素霞表示,要考慮這四個方面:首先看寶寶排便情況,一般出生后一周,小便頻率達到每天六次甚至六次以上,且顏色是清亮,大便由黃綠色逐漸變成黃色且形成規(guī)律;其次是寶寶吞咽聲音,吸兩下,“咕咚”咽一口,如果寶寶停止吞咽,就說明寶寶的需求量就達到了;再次是寶媽乳房柔軟程度,喂奶之前乳房是很充盈的,喂完后乳房會變的柔軟;最后是寶寶體重增長情況,除了出生前幾天生理體重下降,每周增長三兩到四兩,滿月時會增長一斤以上,三個月以后的體重可能會翻一倍。
母乳供需平衡與哪些因素有關?
●是否按需哺乳。寶寶喂的過飽,就會對母乳需求降低,容易打破供需平衡。要控制寶寶奶量,吃飽之后不需要補喂也不要添加奶粉。
●是否純母乳喂養(yǎng)。如果是奶粉加母乳的話,寶寶吮吸力度就沒有那么大,對寶媽大腦刺激較少,產奶量也會相對比較少。
●哺乳期寶媽的飲食、睡眠、心情以及液體攝入量都直接影響母乳的產生。
●過度使用吸奶器。經常用吸奶器排空乳房,會刺激寶媽腦垂體發(fā)出產奶信號,導致奶量過多而打破平衡。
如何實現母乳供需平衡?
蔡素霞表示,喂完寶寶之后母乳仍然很多,可以用吸奶器或用手稍微擠出來一點,但不用擠空,讓寶媽的大腦接收到“有存奶,不需要產奶”的信號,慢慢把奶量拉回平衡狀態(tài)。也可用毛巾適當冷敷,如果經常出現漲奶,可少量服用含有麥芽或山楂的中成藥來調節(jié)。
“多數寶媽擔心奶不夠吃,額外喂奶粉。這會讓寶寶對母乳的需求量減少,吮吸和刺激的次數減少,寶媽的產奶量就會減少!辈趟叵颊f,二十四小時內八到十二次的有效哺乳,每次吮吸的時間適當長一些,寶媽的產奶量就會逐漸增多。(轉自:洛健融媒 見習記者 趙佳蓓 通訊員 劉冰)